时间:2022/8/17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知名权威白癜风专家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qwzj/

茅洲河畔的两座城市——深圳和东莞,短短40年里,成就两个传奇。

深圳,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,创造了世界城市化、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。如今更是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,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

东莞,从传统农业县跃升为国际制造业名城,创造中国工业崛起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。如今肩负着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任,为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路。

在茅洲河畔,两座传奇城市的成长,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闪亮篇章,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探索中最动人的故事。茅洲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第二篇章,将镜头放在深圳、东莞两城,讲述“奔流·两座城的传奇”。

采写:南方日报记者叶永茵吴擒虎靳延明

摄影: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

传奇

两座城的创业路

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画卷中,深圳和东莞共同书写了发展进步的时代传奇。

在展馆的“莞深发展印记”板块里,梳理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,深圳、东莞40件工业经济发展相关的大事记。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深圳抓住国际信息产业崛起和全球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机遇,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工业。实践证明,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极具前瞻性。到年,深圳计算机磁头产量已居世界第三位,微电子计算机产量占全国的25%,程控交换机产量占全国的50%,基因干扰素占全国的60%。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。这一年,深圳又率先着手布局生物、互联网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文化创意、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东莞从中国第一家“三来一补”企业太平手袋厂蹒跚起步,利用外资“借船出海”,实现从农村工业化到“东莞塞车,全球缺货”的外贸奇迹,成为闻名全球的“世界工厂”,再到突围年全球金融危机,东莞自主创新“造船出海”,实现低端代工厂转型升级为创新要素汇聚的“东莞智造”。

40年过去了,先行先试的深圳,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“一扇窗”。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,在全国率先推出多项引领性试验,实现了从“边陲渔村”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华丽蝶变,并将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等“深圳观念”传遍大江南北。

40年过去了,敢为天下先的东莞,蝶变成闻名遐迩的“世界工厂”。东莞以全国0.03%的土地和全国0.6%的常住人口,创造了全国0.9%的GDP,贡献了全国1.6%的税收。东莞率先引领、争取主动的改革精神一以贯之,成为当之无愧的体制改革“试验田”,也形成了较为成熟良性的政经环境,力争打造国内成本最低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。

40年的跨越式发展,深圳、东莞无疑是“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”,堪称改革开放大潮中的“弄潮儿”。

共荣

合作互联铸就新蓝图

“深圳将会超越硅谷的一大原因在于,硅谷没有一个像东莞水平的工业区。”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。正如张五常所言,深圳和东莞有诸多交集与合作,形成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发展格局。

展馆的第二篇章从产、城、人三个维度,讲述两座城市携手发展、全球竞秀的故事。

茅洲河两岸企业频繁交汇,成为深莞的默契。华为公司横跨两城,带动了蓝思科技、五株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两城布局。OPPO、vivo总部设在东莞,而研发中心在深圳;在东莞临深片区的清溪镇,入驻力合双清创新基地的企业中,约85%来自深圳;同在临深片区的东莞凤岗镇,入驻该镇天安数码城产业园区的企业中,65%来自深圳。

在产业分工协作助推下,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,在茅洲河畔的深莞两市茁壮成长。在深圳,生物产业、新能源产业、互联网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产值均已超过或逼近千亿规模;在东莞,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亿元,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值超过千亿。

随着规划互通、交通互联,往返于深莞两座城市的“双城族”越来越多,深莞的空间距离被不断拉近,两座城市的边界日益模糊,呈现出都市圈发展共荣的新图景。展馆通过规划、交通、居住、旅游、生态五个方面阐述两城的“相融”。

例如,在交通方面,从东莞到深圳,每天有趟火车班次;东莞将有6条地铁与深圳相接;赣深高铁年建成后,可实现深莞半小时互通;还有广深高速、莞深高速、龙大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串联。在居住方面,每天都有很多“双城族”奔波在深莞两地。以长安镇为例,目前深圳户籍居住在长安的有人,非深圳户籍居民频繁往来深圳、长安两地的人口预计在数倍以上。

除了两座城市都很殷实的人才家底,两座城市的人才潜力也正在释放。去年深莞两市人才落户总共超过40万人,数据表现抢眼。华为仅在东莞就聚集各类高端人才超5万人。

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深圳孵化的大疆无人机,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生产企业。近年来,李泽湘又来到东莞,开启二次创业。他成立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,累计引进和孵化近百家科技型公司,孵化成功率高达90%,涌现出李群自动化、绿的公司、优超精密等一批细分行业领军企业。

产、城、人的融合,为深圳、东莞合作互联带来了更多可能性。

星光

大河之畔崛起制造名企

茅洲河两岸,不仅培育了深圳、东莞经济龙头强区、强镇,还孵化一大批龙头企业。粤港澳大湾区让两座城携手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,聚合引领高端的现代产业,一大批瞪羚企业、高新科技企业、小巨人快速崛起。

在展馆里,打造了一条显示茅洲河流域明星制造企业的“星光大道”,荟萃了50家深圳、东莞的明星企业、名牌企业,犹如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

“星光大道”的右边是深圳的名企,有超算服务器销售规模达到全球第一的世纪云芯、国内领先的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欧菲光、中国连接器领域排名第一的立讯精密、世界知名手机品牌华为手机、全球最大的声学元器件制造商瑞声科技、非洲智能手机之王传音控股、科技抗疫“黑马”迈瑞医疗、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通讯、全球第七大电子制造服务企业长城开发、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……

“星光大道”的左边是东莞的名企,有跻身全球手机销售排名榜前五的“绿蓝兄弟”OPPO、vivo,生产苹果手机50%玻璃屏幕的蓝思科技,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化工行业综合服务商宏川集团,国内机器人行业的“黑马”拓斯达,覆铜板销售总额居全球第二的生益科技,世界上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商三星视界,全国连锁发展的中式快餐企业真功夫,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唯美陶瓷、月饼总产量全国第一的华美食品……

在明星企业的带动下,深圳、东莞两城在电气机械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疗等诸多产业领域都呈现出隐形冠军“扎堆”发展的形势,走向高端化的深圳、东莞,正在担当助推广东制造转型升级的全新使命。

亮点展项

展示馆第二篇章呈现出四大亮点,分别是湾区群星、深莞同榜、双城印迹和星光大道。

湾区群星:

在展馆里,有一面“湾区群星”的展示墙。香港、澳门、广州、深圳4座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,东莞、佛山等7座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。茅洲河串联起的深圳、东莞,是粤港澳大湾区中两座重要的城市。在“湾区群星”展示墙一侧,是对展区的两个主角深圳、东莞的城市简介。其中,深圳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,东莞将打造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。

深莞同榜:

在全国各大榜单上,深圳和东莞经常携手出现。一面设计新颖的“打卡墙”,展现这一对城市CP的江湖地位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《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()》中,深圳位居重点城市第一,东莞位居普通城市第一;《中国海关》杂志“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”中,深圳排第一,东莞排第四;腾讯研究院《中国“互联网+”指数报告()》,在“互联网+”总指数中,深圳排第一,东莞排第八……东莞在很多指标上,与深圳同处全国“第一梯队”。

双城印迹:

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,深圳和东莞共同书写了一段段改革佳话。展馆梳理了40多年来两座城市40件工业经济发展大事记,展现其改革创新、敢为人先的发展故事。例如,在深圳部分,年,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,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;在东莞部分,年东莞建造全国第一座“集资建桥,过桥收费”的地方公路桥高埗大桥,彰显了“敢为天下先”的气度。

星光大道:

茅洲河是一条制造之河,流域内聚集着诸多世界知名的行业巨头,布局着众多明星制造企业,形成蔚为壮观的“星光大道”。漫步“星光大道”上,可以看到两座城市的工业之最,也能找到各大名企距离茅洲河的坐标。例如,深圳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研发销售基地、全球最大显示产业聚集地;东莞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机生产基地、全球最大运动鞋产地。

茅洲河畔聚集着深圳、东莞两地多家明星企业,如华为、世纪云芯、OPPO、vivo、三星视界等,让“广东创造”闪耀于更广阔的舞台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1302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